从趁早女性社群,再聊聊行动类社群的4个价值

2017年5月16日

前两天一碗梁粉写了一篇关于《相比知识付费社群,我为什么更看好行动类社群》(点此链接阅读原文),聊了聊我为什么更看好行动类社群的原因,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印象 🙂

行动类社群是个大的概念,有没有什么原型可以参考呢?

这两天看到了一篇关于趁早女性社群准备推出app的报道(“戳破知识付费的假面 趁早有自己的新花样”-亿邦动力网,点原文链接),其中一些有关行动类社群的观点值得大家参考,一起来摘录并解读一下。

简单介绍一下趁早

其实在一碗梁粉公众号分享的社群营销案例中已经对趁早做了一个简介

最新的数据是:

四年时间,女性社群趁早用120个读书会,78个跑团,2个自营品牌和多个自媒体大号缔结了超过300万读者、50万线上买家、30万线下死忠粉,整个体系触达超过600万人。

解读1:从知道,学到,到做到

“你没读过的书我来帮你读,你没去过的地方我来帮你描述,这一层级的内容是有必要的,但它只是兴趣启蒙或知识普及,变相出版并不是知识学习。“大量浅显的内容打着提供知识的旗号,粉饰出一种假象,让用户以为自己真的在学习。但接受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根本不能消除焦虑,往往会越学越焦虑。”

她介绍,趁早的内容付费和上述模式不同,会让用户在“知道”的基础上,还能“学到”并且“做到”。

【一碗梁粉】:

在以前的文章里《为什么你应该关掉朋友圈,删掉今日头条》(点此链接阅读原文),提到过这么一个观点:

人生几大境界: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其中第二个层次便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对应这个表格里的第一个学习深度。

绝大多数的知识付费类,都是在知道的这个层面做文章

除了解决你的焦虑,和了解到一些二手的知识,对改变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当然,就像我的朋友圈有朋友提的,做知识付费社群,来钱更快,你懂的。

解读2:行动类社群的四个价值点

真正的知识学习是反人性的,但好学生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是因为他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找到愉快的技巧,包括追赶榜样、得到激励、有人陪伴和发现自身的成长等,而这些愉悦是可以系统操作的。

追赶榜样

“群众不管需要别的什么,他们首先需要一个上帝”。《乌合之众》

  • 在减肥社群里,需要一个半年瘦二十斤的”上帝”。
  • 在跑步社群里,需要一个坚持跑步十年的”上帝”.
  • 在创业社群里,需要一个1年拿到A轮的创业者”上帝”.

你的社群,毫无疑问,也需要一个适当的”上帝”。

得到激励

一碗梁粉在写过的文章里,提了很多次激励的作用。

即时且正向的激励是社群活跃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行动类服务社群。

这个激励可能是一声喝彩,一个社群的奖章,也可能是一个与去年的对比成长的记录,形式有多种多样。

看下跑步类社群悦跑圈的奖章都卖到某宝上去了。

 有人陪伴

人是群居动物,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与社群里的”上帝”相比,结伴一起挣扎,一起改变的队友起到的作用是无法代替的。

有”上帝”引领,有”队友”陪伴,有“激励”做反馈,这是行动类社群的重要机制。

发现自身成长

连接上面三点:

从知道,学到,到做到

有”上帝”引领,有”队友”陪伴,有“激励”做反馈

行动类社群的最终目的是让社群成员发现自身成长。

解读3:内容分层,并提供服务

“内容让人天然分层,也就是让需求分层。我们内容覆盖的场景越多,就可以更细致地标签化用户,以内容场景为单位,让每个场景下的同类相认

【一碗梁粉】:《扩大社群规模,这3点看看你少做了哪一点?》(点此链接阅读原文)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内容是筛选人群的最好方式。

因为,特定的人群总是对特定的内容感兴趣,例如:

  • 以创业为主的人群不会关注美术爱好者的圈子
  • 心理学爱好者的俱乐部不会关注工业互联网协会
  • 营销爱好者的圈子不会主动关注海洋渔业部落

所以,一旦人群对你发布的特定内容感兴趣,那么他们就是你所建社群的目标人群。

你的内容也成了你的社群天然筛选器,如果社群有门槛,懂的人自然懂,你也无需进行面试,无需进行笔试了

小结:行动类社群的3大价值

从知道,学到,到做到。

有”上帝”引领,有”队友”陪伴,有“激励”做反馈, 让社群成员发现自身成长,这就是行动类社群的3大价值。

恩,同样,趁早也没给广告费,就写到这里,:-)

作者公众号:社群那些事 (wenbin-pr)

作者博客: 社群那些事

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