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 吴晓波频道哪个社群更火?聊聊社群指数

2017年4月11日

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两个社群各有各的拥趸,究竟哪个更火?

到底应该从哪些维度去评判社群的流行度?

关键词在网络上的综合指数无疑是评价热度的非常关键指标之一。

今天,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就想跟你聊聊社群所牵涉到的指数评判。

指数应该包含哪些维度才算客观?

以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的粗浅认识,这些指数至少应该从两个维度来评判:

媒体渠道:代表的指数为百度指数,这个指数收录了众多的官方媒体和权威网站,以及在百度上进行搜索的数据。

正因为采集的数据不同,百度指数更加具有学术性和媒体权威性。

但是,百度指数有两点已经在开始发生变化:

第一个,百度已经取消了新闻源,看百度自己是怎么说的:

““因百度对时效性内容识别技术升级,原独立新闻源数据库的形式已不再适合使用,故取消新闻源数据库。原新闻源库中的最优质站点将邀请入驻站长平台VIP俱乐部,站点有机会优先展现在时效性检索结果中,同时享受VIP俱乐部提供的更多服务;无法入驻VIP俱乐部的站点,也仍然有机会在时效性结果中展示”。

所谓时效性,应该就是对时事的反应速度,百度在收录新闻的过程中,反应比社交媒体慢。

第二个,搜索已经发生不同的应用上,而非仅仅是百度上。

搜索的行为可能发生在更加垂直的app上,例如在LinkedIn上搜索专业人士。

搜索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比方说在某宝上使用二维码进行搜索商品。

这个在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的前面文章   “搜索只用百度?聊聊最近观察到的身边搜索的变化” 已经有提到过。

社交网络: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微博和微信又不同,一个更像是热烈讨论的广场,另外一个则更像是朋友关系形成的一个个圈子,或者俗称包厢式。

以社交关系抽取数据形成的指数,更能代表身边的人对热点事件是怎么看的。

两个社群在各个指数上的表现

微信指数

3月23号就已经上线的微信指数,直到今天社群自媒体一碗梁粉才想起来聊聊,实在是很不应景。

以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的胡乱猜想,如果要评价一个关键词在微信这个生态圈里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热度,至少应该包含几个维度的数据:

微信搜索的数据

公众号文章的关于这个关键词的指标:标题,摘要,正文等,以及这篇文章的阅读数,转发数,点赞数等数据

朋友圈文字提及这个关键词的频率,以及相应这个朋友圈评论的频率以及热度

微信群及私聊提及这个关键词的密度,以腾讯的技术手段,应该可以达到这个颗粒度

注意,以上是自己的个人想法,微信指数官方的说法,只包含前面两条,而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认为,后面两条的数据也很关键,只要愿意抽取(注意,这里有隐私侵犯的考虑),技术手段想来应该不是问题。

微信指数的打开方式,我就不啰嗦了,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看起来,吴晓波频道与罗辑思维在私密性更高的社交媒体上讨论的热度有不小的差距。

那么,是不是仅仅根据微信指数,咱们就可以下判断说,哪个社群更火了吗?

微博指数

基本上可以判断,社交网络上,罗辑思维火爆。

百度指数

在权威性的媒体报道上,也是罗辑思维更加流行。

可以下结论了吗?且慢!

下结论了?别急,让子弹再飞一会!

让我们再继续追问几个问题。

问题1:小众人群维度

不管微博微信还是百度,是在大众维度上去衡量热度,那么罗辑思维和吴晓波频道在小众人群中应该呈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举个例子来说,知乎上有很多黑罗辑思维的网友,罗辑思维会不会在知乎上被吴晓波频道放倒呢?(当然,搜索上可能还是罗辑思维占优)。

很好,咱们竟然有知乎指数。看截图:

很不好,这个指数还在内测中,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还无法得知热度。

这个问题推演开来,在文艺青年扎堆的豆瓣上,应该会有什么样的局面呢?

且听下回分解,豆瓣指数。

问题2:内容分发维度(相对于社交关系维度)

内容分发之王看起来现在属于今日头条。

相对于微博和微信,今日头条更加专长于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阅读习惯推荐内容,这个维度是社交关系主导的微博微信以及媒体/搜索主导的百度指数覆盖不全的。

看看今日头条热词分析的优势:今日头条7亿累计激活用户,7800万日活用户(截至2016年12月底)的海量行为数据及文章数据。

罗辑思维和吴晓波频道在内容分发主导的维度,会有不同的表现吗?

可惜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还没有申请到权限,先看看其官方截图吧。

到底谁说了算?

说到这里,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认为,对于流行事物关键词热度的分析,是非常复杂的,更加不能以主观判断作为依据,以防掉入”信息茧房”的陷阱(参考我以前的文章《为什么你应该关掉微信朋友圈,删掉今日头条》)。

就像我们上面已经提到的,评判社群的流行度已经有五个指数来判断:

社交关系维度: 微博指数和微信指数

媒体和学术维度: 百度指数

小众维度: 知乎指数和豆瓣指数

内容分发维度:今日头条热词分析

当然这里还有淘宝指数没有提及。

未来还会有其他指数的出现吗?

你觉得谁说了算?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