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类的文章,为什么收藏的多,转发的少?

2017年8月3日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一篇文章是属于干货知识性质,那么这篇文章的转发数会远远小于收藏的数据。

看下一碗梁粉在今日头条上的数据:

如果这个只是一碗梁粉只是自己的领域,那么大可以在知乎搜这样一个词:

今天一碗梁粉就想跟你聊聊,为啥收藏的多,转发的少:

情绪,三观,态度在传播上的重要性远大于事实本身。

事实,干货重要,但是没人看得懂

等等,还有一个不可描述的原因

是情绪,三观,态度重要,还是事实重要?

一碗梁粉回想起电视剧中常常有这样一个居委会做家庭琐事调解的情节,面对当事人,上来第一句话总是:

“来,坐下来,喝杯水,先消消气”。

这个道理其实放在男女朋友,夫妻之间相处同样适用。

摆事实讲道理,逻辑清楚没毛病,吵架是吵赢了,女朋友却没有了,大写的尴尬。。

那么,对于同样一件事情,摆事实讲道理固然重要,但是安抚情绪优先级却总要更高一些。

就连某知乎大V纽约某某校长,讲述怎样成为知乎大V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很多人认为在知乎混要写干货。写干货显得很厉害,很牛逼。

作为过来人,我告诉你没卵用。 玩干货流没一个得善终的。

所以,三观才是最重要的:

干货流的弊端太多。干货流往往来自于你的经验,经验这个人东西见仁见智。你的干货是努力学习上藤校之路进大公司,我的干货是溜须拍马搞定领导发财,都是为了获取更好的资源活的出人头地,但是三观上你看我low,我看你装,撕逼不可避免。

知乎是最讲三观的地方。喷子,撕逼发生的本质多是因为大家看对方的三观不对眼。

在企业的公关传播上,对于危机事件如何处理的黄金法则也是:

不管事实是什么,先跪下,先认错

人们更相信事实吗?

人们只想先看到你的态度,再看你的事实。

推理”1,2,3″,逻辑”a,b,c”,论证I,II,III,

在公众号这样的环境中,在碎片化阅读的场景里,实在是很少有人能耐心看完的。

更别提转发了。

事实,干货重要,但是没人看得懂

《微信引流的万能模式》,什么叫引流,身边朋友做微商的可能知道,但三姑六婆知道吗?

《新媒体文章取标题的十个套路》,什么是新媒体?为啥取标题整那么费事?隔壁做金融的老王心里嘀咕到。

《ASO/ASM与核心权重之间的那些事》,这个。。。字母和汉字我都认识,连在一起,我就不知道你想说啥了。。

转发到朋友圈,别的好友,连点进去阅读的欲望都没有,还给你点赞,除非你是甲方爸爸吧?

没有人点赞,那你下次还有转发的欲望吗?

衰。

再来看看这个:

《有一种委屈,叫男朋友不觉得你委屈》发在朋友圈,给那个冤家看看。。

《减肥期间,最容易做的是什么》,男女老少,减肥是刚需,发到朋友圈看看大家的减肥经验吧。。

《我的一生,是被父母嫌弃的一生》我的天。。。简直戳中了每个人那颗弱小的心灵。。。

一时间,点赞与评论共舞,好一番热闹景象!

等等,还有一个不可描述的原因

一碗梁粉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你为什么那么喜欢收藏文章?》(点此链接阅读),

囤物这个习惯,跟互联网还真没啥关系,古来有之。想来只有两个驱动力:

一来,是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不管有用没用,只管往家里放,囤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二来,即使物质不匮乏了,咱还有嘚瑟的优良传统,看,咱家东西这么多,你怎么还不嫁过来?

囤积,即拥有。

只是,到了互联网时代,除了在物质层面,多了一项更加实用的精神安慰:

在点下收藏这个按钮时候,瞬间觉得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尤其是知识付费,干货横行的互联网时代。

收藏了,便是自己的了,但是转发呢?

转发到朋友圈,这么多人看见,是不是我的财产也被人夺走了?

虽然是虚拟的电子资料,但是我的心理活动是:

这么宝贵的技巧干货,被你学去了,那我的加薪升职,迎娶白富美的计划岂不是泡汤了?

又或者是,

这么伟大的战略被竞争对手学去了,我明年上市纳斯达克的梦想又破灭了?

总之,只要是干货,而且干货的程度越干,我越得收藏,而不是转发。

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说的太多了。

皇上,您多虑了

一碗梁粉只想说,读者大老爷们,您真的多虑了。

且不说这是公开发表的,既然选择公开,那么已经代表从此时此刻开始,在互联网上这个信息已经唾手可得,藏着掖着并不能阻挡无限的传播。

既然不能阻挡干货的传播,那么还不如多花点心思,提高自己吧。

再有一点,

相信我,大家的执行力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

不举别的例子,就拿一碗梁粉分享的100种微信引流技巧来说事。

有些朋友拿了分享的PDF过去,却从没打开过,想起来打开时,却发现文件已过期,无法打开。

你想想吧,文件都不会打开,更别提按照PDF中的内容一条一条地执行了。

小结,小结一下

其实,一碗梁粉忘了提,收藏的动作成本比转发低很多,即点击收藏按钮花掉的时间,比转发朋友圈花的动作要小,这个也有可能是收藏小于转发的原因。

而更多的原因在于,干货类的文章从内容的性质本身,就决定了可传播性偏小。

不过,如果世界上只有100个养蜂人,我写的关于养蜂的技术干货,有99个人看到了,谁又在乎世界上的其他人呢?

Forget it.

 

作者公众号: 社群那些事 (wenbin-pr)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