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你会晒微信步数?聊社群心理:比(pan)较(bi)

2017年5月22日

前言:这篇文章是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关于社群心理的系列文章之一,整个社群心理的讨论系列将分为从众,比(pan)较(bi),归属,感性等几个方面。

系列之1:《为何你要买小米手机?聊聊社群心理系列之一:从众》(点此链接阅读)

系列之2:《为什么你会晒微信步数?聊社群心理:比(pan)较(bi)》

朋友圈里晒微信步数都是啥心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社群心理:比(pan)较(bi)。

那些朋友圈晒微信步数

相信你对朋友圈里这样的场景司空见惯了:

为了提升这个排名,咱们可是费尽了心思啊,看看网友们都想了哪些招数:

给狗栓上手环,可以出去遛,也可以用跑步机,如果被人超过,继续再跑!

用手拿着甩手机/手环,简单易行,但要防备手腕受伤

挂在树上甩/挂在钟摆上甩,有条件当然用钟摆,毕竟自动的

实在是让一碗梁粉脑洞大开。

当然,你应该还记得,其实微信以前还有“打飞机”,这个你也是熟悉的:

更多的例子数不胜数。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最近的一次内部分享(“让用户保持饥饿,保持愚蠢”)中提到了这么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要满足他们的贪嗔痴, 贪是贪婪,嗔是嫉妒,痴是执着

给大家各种钻(QQ),钻体现了什么心理?其实都体现了人性的这几个弱点:各种黄钻、绿钻,他会贪,他要升级;他会嗔,他会跟人比较,说你的钻比我的等级高,所以我也要升上去;他会痴,觉得我一定要把所有的钻给收齐。

阿弥陀佛!

为啥会有比较心理

人是群居的社会动物。

在群居的环境中,自己与他人如何协作,自己做得怎么样,这些都来自于其他群居者的反馈。

获得信息的反馈,以校正自己的行为,借此获得群居者的认同,提升社会地位。

这样的行为是一种来源于原始社会就有的固有基因,而这不会随着是否有互联网而改变。

只要有反馈,就会有比较,那么比较也分成两个层次:

  • 与社会地位本身就比较高的人做比较
  • 与周围的人,身边的人做比较

哪一种更让你焦虑呢?

国民老公王思聪如果成天在微博上晒每天吃什么,出入什么高级场所,你顶多也就发出羡慕的”啧啧”声,因为于你而言,实在离得太远,无论怎么踮脚,怎么伸手,你始终是够不着的。

但是,轮到你的邻居,可能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痛苦的是,当隔壁老王,跟你有着相似的背景,相似的家庭条件,突然有一天你看见他的朋友圈里出现了豪华游艇,奢华酒店,达官贵人,你的幸福感是会瞬间崩塌的。

在古代,信息传递是低效的。

在进大观园之前,刘姥姥是想象不到贾府的生活方式的。

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个比(pan)较(bi)的过程被加速了,因为至少有了两样最厉害的武器:

微博和微信。

如果微博还是属于精英阶层,达官贵人的话,那么微信朋友圈,你是无论如何都回避不了的。

因为这就是你的隔壁邻居的生活方式,抬头不见低头见。

来个段子吧:

一觉醒来,发现这世界变了,阿里巴巴成为中国市值规模最大的公司,杭州老男孩外星人马云把王思聪他爹拉下马成了新首富,赶紧查了一下自己的财富排名,还好,发现依然是1300000000上下,不增不减,岁月静好。。。 ​​​​

社群里的比(pan)较(bi)

一碗梁粉在公众号社群那些事(wenbin-pr)分享的《社群营销商业模式案例》PPT(后台回复关键词 案例)里,提到了辣妈帮的案例:

2015年的辣妈帮“百城万人辣妈年会”活动,从统筹到分发物料再到相关的安排,仅有10个人参与,这真的出乎大家的预料

辣妈帮一开始给出的目标,只是组织一个年会活动。用户奔着这个目标往下行进。但他们的进阶行为也隐含在其中–要看谁的年会组织的最好。继而就变成了“我要做最优秀的节目”、“我要找到最漂亮的场地”等动态目标,相互促进让活动越变越好

注意上面黑体字显示的,透露了哪些做比较的驱动力。

再来看我们前面写的行动类社群的案例,《相比知识付费社群,我为什么更看好行动类社群》(点此链接阅读原文):

他在社群内发起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计划,叫“百人百天”行动。简单说,就是你交纳不到400元报名费+200元押金,自己制定一个挑战目标(比如是想挑战半马还是全马还是只是想先养成跑步习惯),然后在接下来的100天内,你会和100个人一起互相监督养成习惯。每完成了一天的跑步任务后,你会得到对应返还的押金,越靠后获得返还的押金金额越大。此外,每个百人班还会跟其他的百人班互相PK,结束后还会依据班级排名、个人持续情况等获得一系列奖励。

你都悟到了什么?  这个世界没有变,因为人性永远不变。

作者公众号: 社群那些事 (wenbin-pr)

作者博客: 社群那些事

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