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客流水过亿?聊聊你为什么会在社群里买东西

2017年4月26日

想从这篇文章里获得怎么做淘宝客技巧的,现在可以关掉这个页面了。:-)

最近淘宝客很火,看看下面的截图你是不是很熟悉?

更是惊闻淘宝客流水过亿的传奇:

好刺激!

为什么微信群和QQ群里淘客这么火爆?

今天,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就从社群的角度聊聊为什么大家愿意在社群里买东西。

社群提供了陪伴感

为什么在电商火爆的同时,线下商场并没有如大家所想的那样,迅速萎靡下去呢?

网上买东西这么方便,商场东西又贵还要花时间出门,没有优势,这还不倒闭,一点都不科学啊?

试想一下,一群闺蜜在微信群里闲聊的时候,谈论到的某个商品,和同在一个商场里手挽手逛街看到某个商品,除了不能触摸商品以外,还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 两个场景都提供了一种陪伴感。

独自逛街,独自吃饭,独自看电影,你有多少次这样的机会?

人是群居动物,陪伴是一种刚需,对于女性尤其如此。

比较一下,你是在一个人逛街买的东西多,还是跟两三个好友一起买的东西多?

恩,这边吆喝又来了:美女,两人同行立减50!

社群提供了感性消费的场景

接着上面说,咱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 两个场景都提供了一种感性消费的场景

在理性消费的场景下,我会在某宝和某东下进行不停地比价,可能会为了几毛钱不停地与卖家”亲”来”亲”去。

而在陪伴的场景下,我可能会因为闺蜜随口的一句话或者好基友漫不经心的提及,去做感性消费。

而这里面也可能隐藏了这个动机: 攀比,或者叫做“你能买为什么我不能买”。

社群提供了信任机制

一般来说,在社群中的购买行为除了盲目的从众(下面会讲到),还有很大程度上的跟随。

我理解的跟随与从众是不同的。

  • 跟随,跟的多半是专业人士,意见领袖等。
  • 而从众,从的更多的是大多数人。

两者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

  • 跟随解决的是信任问题。
  • 而从众解决的是你的群体中趋于一致的心理压力问题。

所以,大多数做得好的淘宝客社群里都应该有这么一种角色,那就是在这个领域是很有经验的,称得上是半个专家:

  • 我带过三个孩子,我推荐的母婴类商品当然值得你购买
  • 我是个军事迷,我推荐的各种舰炮模型当然值得你把玩
  • 我喝茶三十年,亲自上山采茶,我推荐的茶叶当然值得你尝尝
  • 我吃过二十种康师傅方便面,每种方便面二十种吃饭,我推荐的方便面当然值得你试试。

中科院的院士,三甲医院的资深医生我够不着,微信群里的半个专家我总能聊上两句吧。

对了,忘了说,跟别人不一样,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从来不敢自称社群领域的专业人士 🙂

社群提供了从众的场景

上面的信任问题里提到了从众,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在前段时间写的文章《为何你要买小米手机?聊聊社群心理系列之一:从众》,也讲到了从众:

  • 股市猛涨,微博上各类大V号召大家买入,你没有跟。
  • 有点不对劲,公司里的领导也开始买入了,你有点动摇了,是不是。
  • 微信群里隔壁老王也买入了,我必须得买点试试

再打一个很不恰当的比方,很多旅游团在观光休息的间隙,都会带客人去一个独门独户的商家购物,而这样的购物场景

第一,你无法比价,最多只能在同一个商家内进行相互比较。而这样的比较,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商家在定价策略上,有很多策略技巧,比方说这样一种定价技巧:

  • 单买一瓶红酒 150元
  • 如果两瓶一起买的话200元,再送你小礼物

你会选哪一种?

多数情况下,你会选后一种,这也是商家希望看到的,刻意引导的购买行为。

当然你如果选前一种的话,商家更加会偷笑,也许单件的利润甚至高于两件的利润。

第二,在别人都买的情况下,你做出趋于群体一致性行为的压力很大。

即便没有强买强卖,也很少有人扛得住这种压力而不去冲动消费。

这个比方可能不恰当,但是道理是相通的。

也可以反过来想象一下:

如果你是在一个独处的环境里,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你会不会更加理性地进行比价,各种参数,各种角度等等。

小结一下

人们为什么会更容易在社群里买东西呢,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个人认为,社群至少提供了下面这四个价值:

  • 社群提供了陪伴感
  • 社群提供了感性消费
  • 社群提供了信任机制
  • 社群提供了从众的场景

你在社群里买过东西吗?

9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