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应该自建社群,沉淀粉丝流量

2017年3月19日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如果流量于你而言只是数字,只是一个ID,只想在这个消费者上做一次生意,还是想在这个消费者上不断重复地构建强粘性关系,实现多次消费?

昨天偶然看到龚文祥的微博,提到了”自建粉丝池”的概念:

“”自建粉丝池”,成为会员的共识,一个企业,在淘宝京东卖一个亿,其价值不如微商卖100万,因为你在淘宝京东的粉丝都是平台的,和你一毛关系都没有,随时粉丝都被平台收回变为0。而直营wei shang的粉丝都是企业自己控制,至少可以让你赚10年了钱

虽然wei shang在大众眼中,还停留在疯狂刷屏的印象中,但”自建粉丝池”这个提法还是让我想码字说两句。

无独有偶, 前段时间,与南京一位做直播的朋友(可看作直播网红的经纪平台)聊起新媒体,她最大的感触也是,去年直播非常红火的时候,没能把粉丝沉淀到自己的平台上去,现在看起来非常遗憾。

也有成功的案例:看了下papi酱的微博,微博粉丝数超2200万,对于网红来说,最大的难点是粉丝的沉淀,而她貌似已经克服了这个最大的难点。对于直播来说,粉丝的焦点放在与网红的内容和互动上,在粉丝沉淀到微博或者其他平台上去以后,papo酱有了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视频进行不断打磨和试错。

又爱又恨的平台

平台与入驻者之间,不管是商品销售,还是服务,亦或是内容,总是相爱相杀。

平台或衰退,或消亡

远的来看,购物网站,从8848的衰落到京东的崛起。

近的来看,团购网站的百团大战,遍地丛生,而又尸横遍野,只剩大众点评及美团。

从来没有日不落的平台。

平台 PK 入驻者,听谁的?

我的地盘我做主,收了你的租子,还得听我的。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前段时间写的”从共享单车让修车大爷返聘,聊聊平台和手艺”。

实体商场百度竞价淘宝直通车京东排名,规则制定者是永远会胜出的。

万能的平台?

以内容生产者为例。

最大的内容移动流量分发平台今日头条,所有入驻自媒体的文章由平台算法推荐。对于内容消费者即阅读者来看,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内容生产者之间与内容消费者之间并没有很强的纽带联系,与以前的报纸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很大的进化,只是分发的渠道变到了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在这上面做了不少进化。公众号与粉丝之间的互动很强,有各种各样的玩法,每一个订阅公众号的粉丝,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微信平台的,也是属于,每一个公众号的。

当然,归根结底,公众号也是属于腾讯的。

社群是沉淀粉丝的最好形式

社群是沉淀粉丝的最好形式,没有之一。

社群成员与品牌的关系,和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

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仅仅是消费行为本身,比如我买了高露洁的牙膏,除了购买牙膏行为本身,并没有与高露洁这个品牌发生更多的关系。

而社群成员除了购买行为本身,与品牌有更多的互动关系,典型的例子包括小米社区,小米手机就是与粉丝的情感和价值认同的链接而创造的品牌。

因此,品牌应该尽最大的可能把纯粹简单的消费行为连接变成强连接的社群成员关系。

只有通过这样的深度的强互动,品牌才有可能 建立自己忠实的消费者群体。

也只有这样,品牌才能真正独立于平台。

恩,别“戴着镣铐起舞”。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