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公众号有意义吗?

2017年5月1日

今天是劳动者的节日,码字算不算劳动呢?  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今天的文字来自于我在知乎上的一个回答(可以点此链接阅读,看原问题)。

题主是这么问的:

个人微信公众号的意义?

自己有申请一个公众号,平时自己会写写日记,感悟之类的。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像我这样的个人微信号的意义在哪里?是不是可有可无。

我的回答:

自己的公众号已经连续坚持日更了两个月,聊下自己的感受。

知乎上的大神很多,一夜涨粉几十万的比比皆是,但是每每看到自己的公众号这两个月粉丝增长的曲线的时候,自己还是很有欣慰的感觉。

当然,我是绝对不会告诉你,这个增长到底是从从几百涨到几千的,还是从几千涨到几万的。:-)

当然,外加一点小确幸的感觉。

个人公众号对于自己到底有什么意义? 对我而言:

  • 有了一个对外发声的渠道
  • 有了一个输出倒逼输入的驱动力
  • 有了一个整理思路,找到自己写作的”铜山”的契机
  • 有了一个现代人修行的最佳方式

有了一个对外发声的渠道

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以前写过一篇文章: 为什么你应该坚持在互联网上”发声”(点此链接阅读原文),聊了聊发声的好处,这里咱们聊聊为什么选择公众号做发声的主要渠道。

  • 朋友圈,微博不是发声渠道吗?

是,但是这是个既无限随意,又无限伪装的渠道。

无限随意,是因为不管大事小事,从伊拉克局势到今天青菜涨了两毛,有人总会无节制地发圈,看起来更像是个人版的新闻联播。

无限伪装,是因为:

哪里有社交,哪里就有“伪装”。 你看到的真的是你看到的吗?

朋友圈即全世界,而这个世界还是一个伪装的世界。

你所看到的只是别人希望你看到的。

你所展示的只是你最好的,或者你希望特定对象看到的部分。

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讲这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为什么你应该关掉朋友圈,删掉今日头条 – 知乎专栏(点此链接阅读)

博客,网站,其他自媒体平台不能对外发声吗?

无论是网站还是博客,还是其他自媒体平台,都没有办法像公众号一样,从打赏到留言,从文字到语音,能跟关注者(实在是不喜欢粉丝这个说法)就自己的内容有如此多的互动形式。

直播不能对外发声吗?

于我看来,直播更像是阶层之间生活方式的展现,看看各种网红直播,看看快手的直播,你就能明白,不管是你舔屏向往的,还是你鄙夷却又好奇的,无一不是生活方式。

有了输出倒逼输入的驱动力

不做持续地输出,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浅薄,思维如此苍白,话语如此无力。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江南唐伯虎再生?

先试试自己的公众号能不能做到日更。

当你在昨天在朋友圈立下flag,发誓要日更公众号,而今天却发现,抓耳挠腮实在是没什么可写的时候,江郎才尽的感觉实在是让人很窘迫。

放弃?

你已经在朋友圈立下flag,灰溜溜地逃走只是打脸。

更别提,你还得无奈地准备下次朋友碰面到底该如何自嘲的词句。

继续?

好像搜肠刮肚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素材,写不出来咱不原创了还不行?

别,千万别,狠斗”抄”字一闪念。

没办法,捡起书来看,网上找资料,微博公众号找话题,找行家验证。

为什么输出能倒逼输入,尤其是日更的公众号?我在李叫兽的文章里找到了一个答案:

客户并不是聪明的理智人,他们并不会因为觉得你产品好就会一直使用。相反,接受新产品就像养成早起习惯一样,往往需要克服过去的习惯惰性,并且付出额外的努力。

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刺激他们懒惰、短视、害怕努力的初级大脑,让他们更加容易接受这样的创新。

今天就要发公众号的文章,不发的话我立下的flag如何跟朋友如何交代?

想来,这也是唤醒初级大脑的例子了 :-)

整理思路,找到自己写作的”铜山”

自己写的社群,属于互联网运营领域,相对于各类情感心灵成长,这当然是一个绝对垂直的领域。

垂直的好处在于,写的人少,看起来像是一篇蓝海。(题外话: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写的人少,表示关注的人也少)。

而坏处在于,在寻找写作方向的初期,你会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

 前几天,在小密圈某社群看到了”铜山”的提法,很有意思,分享在这里。

无独有偶:三节课创始人 黄有璨 也提到了在知识付费的大潮下,如何恒定持续地输出,也是同样的道理:

1.尽量让自己的付费知识产品可以“没完没了的产生值得关注的话题”,或者干脆就索性去做一些“半衰期”较长的产品。

举个例子,假设我开一个付费专栏,每周完整剖析或复盘一个互联网圈内值得关注的运营事件,那这个专栏本身就会“没完没了的产生话题”,比如说,某社交APP又做了个投入巨大的营销事件,或者又刷屏了,这件事本身在业内就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个时候,我的解读和分析只要质量足够,自然就会引来他人的关注,换句话说,我的内容和话题,本身就是有可能自带流量的。

至于“半衰期”较长,其实就是那些比较经典,一个产品做出来要是做好了也许就能卖个好多年的产品,典型比如,一年给你讲透经济学,一年成为有品味的古典音乐鉴赏者,一年带你完整了解心理学……等等。

煎熬归煎熬,不把自己逼到绝境是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的。

就我个人而言,憋了两个月,对于自己的社群领域,在经历了“身体被掏空”的感觉后,总算闻到了铜山的些许味道:

  • 社群运营方法:定位,角色等等
  • 社群营销案例:各类品牌,个人社群经典案例分析
  • 社群经济及商业模式:会员制,众筹,电商等
  • 社群平台:微信群,QQ群,小密圈等
  • 社群工具:各类插件
  • 社群书籍:各类相关的书籍,笔记,书摘

这样扩展下来,是不是算是找到了自己的铜山呢?

公众号写作更像是现代人的修行

讲修行,实在是有装逼之嫌,是不是说成坚持,更有鸡汤的感觉。

不过,

  • 当你面对别人家的公号标题党屡屡得逞,你却不想违心修改标题,博人眼球,迎合这个世界的时候
  • 当你面对别人家的公号不停蹭热点,从雄安到白百何出轨,不停斩获10万+,你却面对热点,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美食领域到底应该与白百合出轨热点怎么结合写文章的时候
  • 当你整晚熬夜,找遍各种资料,自我感觉良好,满心期待这可能是篇10万+爆文,发出去却只有几十个阅读的时候。

修行的时刻到了。

(装逼结束)。

作者公众号:社群那些事(wenbin-pr)

2条评论